设为首页加入收藏2025年1月12日
长江源头小镇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18-05-31 分享:

初夏季节,我和几位好友相约来到青藏公路沿线进行采风访问。那天上午,当我们从昆仑山的可可西里坐车,一路奔驰来到长江源头沱沱河边时,头顶的太阳正红,阳光照得河水银光闪闪,苍茫无垠,一眼望不到边。在河北岸的一块高地上,屹立着一块花岗岩砌成的纪念碑,正面刻着“长江源”三个硕大的金字。

我们几个跳下车,顾不得这海拔近4700米的高原缺氧,一阵紧跑,来到纪念碑前争先照相留念;大家站在台基上向远处眺望,欣赏着皑皑雪山下的大河风光。

之后,我们高兴地谈论着来到了沱沱河桥头。大家都不着急过桥,而是站在桥头尽情地观赏起来。

这是一座长近300米,中间有两条车道,两边留有人行道的青藏公路大桥。桥头的水泥柱上刻着“长江源头第一桥”七个红色大字,格外醒目。离此不远处,是跨河而过的青藏铁路,此时,一列火车正呼啸着奔向前面的唐古拉山。

我们小心翼翼地驶过长江源头第一桥,来到了桥南的长江源头小镇,住进了长江源头兵站。兵站杨站长安排我们住在他们二楼的房间,屋里有沙发、电视、大床、电暖器,还有一台制氧机。

安顿好后,我们顾不得这高原缺氧带来的胸闷和头痛,迫不及待地去逛长江源头小镇,杨站长以主人的身份陪我们同行。他说,现在这个桥头小镇是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镇政府所在地,它离其上级机关格尔木市425公里,恐怕是中国乡镇一级的政权离直接上级最远的一个乡镇了;同时,它大概也是中国乡镇级政权辖区面积最大的一个,达4.7万多平方公里,比海南省的面积还大出许多呢!从这里往西不到百公里便是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了。

不一会,我们来到了小镇街道,一公里多长的街道两旁,挤满了高高矮矮的建筑物,有各类商店、门市部、银行、邮局、旅社、修车铺、加油站、书店、运输站和各种饭馆……这里似乎集中了全国各地的名吃,有正宗川菜馆、鲁菜馆、新疆手抓饭、青海手抓羊肉、陕西羊肉泡馍和油泼面、兰州拉面、山西刀削面、杭州小笼包……看着叫人眼馋流口水,这对因高原反应不想吃东西的人来说,肯定能增加不少食欲。

街道上,汉族、藏族、蒙古族、回族等各族的男女老少你来我往,熙熙攘攘;运输车、旅游车、小轿车及军车等南来北往,络绎不绝,是方圆几百里内少有的热闹地。

突然,路旁传来一阵熟悉的歌声: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,远方的客人哪请你留下来……

歌声把我们带到路边一间小屋前。小屋门楣的白牌上用红漆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:“陕西岐山臊子面馆”。窗台上的一架收录机里正放着悦耳的音乐。显然,饭馆老板是用它来招揽顾客的。

这个招牌立即吸引住了我。陕西人,几乎都对臊子面“情有独钟”,更何况是有名的岐山臊子面呢!

岐山,关中名城,它因是西周的发祥地而闻名于世,所谓“凤鸣岐山”即指此。岐山臊子面知名度很高。

我当即提议:“今晚咱们就尝尝这臊子面如何?”得到了大家的赞同。

我们刚一进门,30多岁的老板娘就上前招呼道:“欢迎光临,每人下三碗臊子面咋样?”

“好,好!”我点头答应。同行的青藏兵站部赵科长却小声嘀咕:“三碗?能吃得了吗?”

我小声告诉他:“没问题!每碗其中只有两筷头面条,这是臊子面的特点!”

我的话被老板娘听见了,她笑嘻嘻地说:“我们的臊子面,一般小伙子可以吃上四五碗,吃过一次,二次三次还要来!”

长得细眉大眼的老板娘,浑身透出一股干练、泼辣劲儿。

看到老板娘很热情,身为山东人的赵科长便问道:“老板娘,这臊子面有什么特点呢?”

老板娘莞尔一笑,用正宗的陕西话介绍道:“说起臊子面的特点,用九个字可以概括,叫:薄、筋、光,酸、辣、香,煎、稀、汪。薄筋光,指的是面条的特点,就是面条要薄,要筋道,要光,挑起来一看可以透亮。酸辣香指的是浇汤的特点,汤里的臊子要切细,用文火炒得烂烂的,放醋,再淋上些辣椒油,使汤达到酸辣香。煎稀汪则是对面与汤搭配的要求,煎,就是俗话说的热,面要刚出锅,汤要烫嘴,面和汤都不能凉,凉则无味;稀就是面与汤的比例要稀,浇上汤就特别好吃;汪就是汤里油要汪,浇在面上一口吹不透,看起来垂涎欲滴,吃起来香而不腻……”

听着老板娘的介绍,馋得我直流口水,不由问道:“你对臊子面这么精通,一定是个老行家、老手艺了?”

“老,谈不上。在咱们那一带每个家庭主妇都会做,而且大都是手擀面,更好吃!”老板娘笑着说。

“噢,忘了问你是哪儿人了。”

“陕西岐山县五丈原。”

“五丈原?就是诸葛亮与曹魏对垒,最后升天的地方?”赵科长问。

“对,这在渭河岸边,离这里几千里呢!”

“啊,从岐山到唐古拉山,迢迢数千里,真够能折腾的了!”我们的司机小任插了一句。

“啥叫能折腾?改革开放,发展经济,给咱提供了机遇。要讨生活,就要不怕苦。来这里开饭馆,为过往旅客提供了方便,为开发建设高原作了贡献,咱也赚了钱,这叫一举三得呢!”

这时,在里边操厨的老板,把汤勺在锅边“当当”一敲,喊道:“端饭来!”

“来了!”老板娘答应一声,转瞬间用大红木漆盘端出了六碗臊子面。都用青瓷花边碗盛着,上面油汪汪的,香气四溢,直扑入鼻。我举箸一挑,一股细细的面条被“哧溜”一下吸进嘴里,绵长的香辣味使人骨酥头眩。没等我们吃完,又端出了第二盘、第三盘。

“嗯,香!香!”赵科长和小任吃一口赞一句。

三碗面,吃得我们每个人汗流浃背,痛快淋漓。往外走的时候,小任一个劲儿地说:“下次还来,下次还来!”

杨站长是一个在青藏线战斗20年的“老高原”,他告诉我们,1954年,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时,这里还是蛮荒之地,他在这里架了桥,我们兵站也在这里安了家。但过去很长时间这里除了兵站,几乎没有什么人家,改革开放的浪潮把天南地北的人“卷”到了这里,使这里有了一个热闹的小镇。

我们一行又信步来到沱沱河岸边,看着滔滔的河水向东南奔流而下,它将融入大江,奔向浩瀚的大海,我心中有了无限感慨。正是这无数的溪水河流,汇成了汹涌澎湃、万里奔腾的长江啊!它就像改革开放的浪潮,席卷全国,势不可挡,连这遥远的雪山小镇,也得到了它的恩泽。

长江源头小镇是一个坐标,标志着在地球第三极上一个城镇的诞生,青藏线上一个风景点的留存。

长江源头小镇是一本书,记载着青藏公路走过的脚步,刻录着高原儿女艰苦奋斗的足迹,同时也浓缩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子……


Copyright ? 2015-2016 yqlz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阳泉市纪委监委网站 版权所有 晋ICP 备 09010127号

晋公网安备 14030202000067号


点击进入首页